国产免费视频,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怡红院A∨人人爰人人爽,乱暴tubesex中国妞,大学生做爰全过程免费的视频



當前位置:法律圖書館>>法治動態>>法規釋義>>嚴格小所市場準入 提高小所執業質量——財政部會計司解讀《關于科學引導小型會計師事務所規范發展的暫行規定》



嚴格小所市場準入 提高小所執業質量——財政部會計司解讀《關于科學引導小型會計師事務所規范發展的暫行規定》

//cciia.org.cn  2010-8-3 17:14:52  來源:


嚴格小所市場準入 提高小所執業質量——財政部會計司解讀《關于科學引導小型會計師事務所規范發展的暫行規定》
 

 
  近日,財政部發布了《關于科學引導小型會計師事務所規范發展的暫行規定》(財會[2010]13號,以下簡稱《小所辦法》),這是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關于加快發展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若干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9]56號,以下簡稱國辦56號文件)精神,加強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管理、嚴格小型會計師事務所準入的重要舉措,是注冊會計師行業創先爭優活動的重要成果,對于提高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引導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做精做專、構建大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協調發展的合理布局具有重要意義。

  一、我國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發展的現狀

  國辦56號文件對大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做了劃分,明確指出,小型會計師事務所是指規模較小,主要提供相關專項服務的會計師事務所。由于大中型會計師事務所居于行業排名前210位左右,因此,除此之外的其他會計師事務所都屬于小型會計師事務所范疇。根據財政會計行業管理信息系統的統計數據,截至2010年7月1日,我國共有會計師事務所6892家(不含分所),其中6682家屬于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約占97%。

  分析發現,我國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一)地區分布不平衡

  華東、中南和華北地區的小型會計師事務所數量占全國的72%(具體見表1),小型會計師事務所最多的前三個省份或直轄市分別是北京(467家),廣東(426家)和江蘇(415家),均多于整個西北地區的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合計數(411家)。分析表明,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地區分布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存在密切聯系,小型會計師事務所集中的地區,往往是經濟較為發達、大中型會計師事務所較多的地區。當然,在經濟發達地區的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多提供專業化程度較低的服務;而在欠發達地區的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因大中型會計師事務所較為匱乏,其服務對象的區分相對模糊。

 表1: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地區分布表

  

 地區

  省份

  小型會計師事務所數量

  比例

  華北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

  1268

  19%

  東北

  遼寧、吉林、黑龍江

  824

  12%

  華東

  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山東

  1870

  28%

  中南

  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深圳、廣西、海南

  1672

  25%

  西南

  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

  637

  10%

  西北

  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

  411

  6%

  合計

  -

  6682

  100%

  圖1: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地區分布圖

  

 
  

  (二)有限責任制仍是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組織形式的主流

  從組織形式和收入規模來看(見表2),有限責任仍然是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的主流。在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組織形式分布上,有限責任會計師事務所的數量是合伙制會計師事務所的1.7倍。不過在年收入50萬元以下的小型會計師事務所中,合伙制事務所數量略高于有限責任事務所。

  表2: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組織形式分布表

  

  年收入規模(萬元)

  有限責任制會計師事務所

  合伙制會計師事務所

  合計

  合伙制所占比例

  500-1000

  257

  18

  275

  4%

  300-500

  330

  44

  374

  5%

  100-300

  1172

  288

  1460

  21%

  50-100

  828

  393

  1221

  18%

  50以下

  1621

  1731

  3352

  49%

  合計

  4208

  2474

  6682

  100%

  注:以收入1000萬元劃界只是一個大致的劃分標準。由該表可以看出,就全國而言,同屬小型會計師事務所范疇的會計師事務所,事實上在收入規模等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

  圖2: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組織形式分布圖

  

  (三)小型會計師事務所收入和大中型會計師事務所存在顯著差距

  通過與大中型會計師事務所的比較(見表3)可知,內地“四大”占行業約32.28%的收入,剩余206家大中型會計師事務所占行業約44.05%的收入,在數量上占97%的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只占行業23.7%的收入。且在小型會計師事務所之間,收入規模也不平衡,收入在500萬元以上的小型會計師事務所,數量為275家,僅占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總數(6682)的4%,其收入卻占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總收入的約26%。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超過50%的小型會計師事務所收入在50萬元以下,其平均收入僅為17.4萬元。

  表3:小型會計師事務所收入分布與大中型會計師事務所比較表

 

事務所類型

  年收入規模(萬元)

  事務所數量

  事務所總收入(萬元)

  事務所年平均收入(萬元)

  四大

  190000以上

  4

  913042

  228260.05

  210家大中型會計師事務所(除四大)

  1000-90000

  206

  1246082

  6048.9

  小型會計師事務所

  500-1000

  275

  175756

  639.1

  300-500

  374

  144758

  387.1

  100-300

  1460

  203440

  139.3

  50-100

  1221

  87448

  71.6

  50以下

  3352

  58253

  17.4

  圖3:會計師事務所收入分布圖

  

  (四)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和大中型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人數和人均創收能力反差較大

  注冊會計師人數和事務所的收入規模通常也成正比。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和大中型會計師事務所在注冊會計師人數方面差異明顯,而在注冊會計師人均創收能力方面的差異更為顯著。從全國的統計數據來看,收入在50萬元以下的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其注師人均創收僅為2.4萬元,約為內地“四大”注師人均創收的0.8%。

  表4:小型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及其創收能力與大中型會計師事務所比較表

 

事務所類型

  收入規模(萬元)

  事務所數量

  注冊會計師總人數(包括合伙人)

  平均注師人數

  注師人均創收(萬元

  四大

  190000以上

  4

  2907

  726.8

  314.1

  210家大中型會計師事務所(除四大)

  1000-90000

  206

  24462

  118.7

  50.9

  小型會計師事務所

  500-1000

  275

  7229

  26.3

  24.3

  300-500

  374

  8167

  21.8

  17.7

  100-300

  1460

  20534

  14.1

  9.9

  50-100

  1221

  14321

  11.7

  6.1

  50以下

  3352

  24264

  7.2

  2.4

  (五)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參差不齊,總體不容樂觀

  近年來,不少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在調整、優化自身市場定位、突出專業服務特色的同時狠抓執業質量控制,取得了積極成效,其中一些小型會計師事務所走上了小而精、小而優的良性發展道路。但同時應當看到,由于主客觀方面的原因,相當一部分小型會計師事務所重業務開拓、重收入提高、輕質量控制甚至弱化質量控制的現象仍未有效改變。從主觀方面看,由于合伙人(股東)年齡偏大等原因,加之有限責任仍占主流,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相對薄弱,易于放松質量控制;從客觀方面看,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生存空間越發受到擠壓,在執業能力和優勢明顯處于下風的情況下,小型會計師事務所要求生存,難免會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攬取業務上,甚至為了延攬業務喪失原則、惡性殺價。同時,對于一半以上平均收入僅為17.4萬,人均注冊會計師創收水平僅為2.4萬元的小型會計師事務所來說,又有多少資源能投入到執業質量控制之中?因此,有的小型會計師事務所陷入拼收入——輕質控——被處罰——丟客戶——再拼收入——進一步輕質控的惡性循環。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已構成影響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健康發展和行業形象的重要因素,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必須下大決心加以解決。

  二、嚴格準入、強化監管,促進小型會計師事務所規范發展

  (一)嚴格準入條件

  加強準入管理,從源頭上防止不合格的會計師事務所擾亂審計市場,是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做法。為進一步嚴格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的市場準入,《小所辦法》作出了如下規定。

  1.規定年齡在65周歲以上的注冊會計師不得擔任新設立小型事務所的合伙人(股東)。

  對合伙人(股東)的年齡進行必要限定,是由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執業特點所決定的,也是國際會計公司的通行做法。

  與一般的工商企業不同,注冊會計師行業是提供專業服務的“人合”行業,合伙人(股東)在事務所中發揮著重要的主導作用,必須親身參與大量的執業和管理活動,承擔相應的執業風險和法律責任,需要具備承擔相關職責的專業知識和身體條件。廣大業內人士日益深刻地認識到,注冊會計師的業務既是高強度的腦力勞動,在相當程度上也是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加之行業知識更新快,新準則、新業務、新技術、新要求不斷涌現,對注冊會計師的學習能力、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況有較高要求。比如,對審計工作底稿進行復核、把關,是合伙人的一項重要工作。如果合伙人知識老化、精力不濟,很難勝任。將合伙人(股東)年齡限定在65周歲,已經充分考慮了多方面的情況和訴求,必須嚴格執行。

  需要說明的是,對65周歲的年齡限制,是針對《小所辦法》發布實施后新申請設立事務所的合伙人(股東)條件的規定。也就是說,目前已經在事務所執業的上述人員不適用《小所辦法》。但是,實際執行中,現有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已超過65周歲的合伙人(股東),我們鼓勵和倡導其及早走向二線,仍可為事務所發展作出貢獻。有關法律法規將就此作出相關規定的,從其規定。

  2.嚴格限制頻繁設所關所的行為。

  自1988年以來,在20多年間,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從250家增加到了6892家,其中絕大部分是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如雨后春筍般增加,一方面是因為經濟社會發展對注冊會計師服務提出強勁需求,另一方面也與小型會計師事務所設立門檻較低、法律責任偏輕存在一定關系。在執業過程中,少數合伙人(股東)為了逃避法律責任,頻繁設所、關所。在個別地區,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資格演變為少數不法分子的“殼資源”,取得執業資格后違法違規招攬業務,有的甚至以二折、三折的惡性價格推行不平等競爭,一旦面臨監管處罰或法律訴訟,往往關門了事、一走了之,之后再改頭換面申請新設事務所,甚至出現所謂的“設所專業戶”。如此惡性循環,嚴重擾亂了行業秩序和市場秩序。對此,業內人士紛紛痛斥譴責,呼吁嚴加整治。為此,《小所辦法》規定,“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的發起合伙人(股東),自小型會計師事務所批準設立之日起3年內不得再申請設立會計師事務所”,這一規定在于有效遏制頻繁設立和注銷事務所的現象,有利于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的規范、穩定發展。

  3.要求新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原則上采用普通合伙組織形式。

  注冊會計師行業是以專業知識和執業技能為客戶提供審計、咨詢、稅務等服務的知識密集型行業,會計師事務所是注冊會計師結盟而成的經濟實體,具有鮮明的“人合”特征。合伙制以合伙人之間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平等地位為重要前提,充分體現了“人合”的組織特性,有助于事務所優化內部治理結構,共造合伙文化,提高管理水平,增強風險防范意識,提升執業質量與專業服務水平,實現事務所的健康持續發展。嚴格地講,合伙制應當成為會計師事務所的唯一組織形式。當然,根據會計師事務所的發展階段和規模特點,可以實行差異化的合伙制,比如,對大中型會計師事務所而言,倡導實行特殊的普通合伙制;對小型會計師事務所而言,應當實行普通合伙制。在恢復重建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過程中,限于當時的認識水平和客觀條件,允許采用有限責任制組織形式。經過30年的探索和實踐,業內人士越來越清醒地看到,有限責任制總體上弊大于利,最核心的是有限責任制重“資合”而輕“人合”,削弱了合伙文化的根基,由此衍生出放松質量控制等一系列問題,同時對內部治理結構也多有沖擊,往往造成事務所內耗扯皮、動蕩不穩。小型會計師事務所是否采用合伙制并形成主流,在一定程度上將成為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發展理念、執業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

  4.嚴格準入審批。

  《小所辦法》規定,省級財政部門應當按照《會計師事務所審批和監督暫行辦法》以及《小所辦法》的要求,嚴格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市場準入。省級財政部門可以采取面談、實地考察、組織專家評估等多種方式對設立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的各項條件進行全面和實質性審查,未通過審查的,不得批準設立會計師事務所。對于注冊會計師提交的設所申請材料,省級財政部門要嚴格把關,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全面和實質性審查,確保符合各項設立條件。各項設立條件指的是《會計師事務所審批和監督暫行辦法》和本辦法中規定的條件,包括合伙人(股東)資格、合伙人(股東)人數、會計師事務所名稱、合伙協議或章程、辦公場所等。近年來,部分省級財政部門成立專家評估委員會,對合伙人(股東)資格條件進行全面、系統、科學的評估,重點評估其誠信狀況、勝任能力和職業經驗,取得了很好效果,應當予以推廣。專家評估委員會一般由會計管理機構、行業協會、會計師事務所、高等院校等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組成,形成了專家庫,建立了工作機制和議事規則。專家評估委員會的評估結論,為省級財政部門批準設立會計師事務所提供了客觀、科學的參考意見。

  針對少數會計師事務所出于多種原因“隱身”辦公場所、損害職業形象的問題,《小所辦法》規定,必要時,省級財政部門要對擬設立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的辦公場所進行實地考察,核查其是否具備開展業務的基本條件。實踐中,一些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存在辦公場所過于簡陋以致根本無法正常辦公、辦公場所與注冊地不一致等問題。究其原因,有的是精打細算節省成本,有的則與忽視執業過程、樂于充當“報告專業戶”的理念和定位有關。我們雖不要求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盲目追求辦公場所的豪華體面,但應當自覺維護事務所作為專業服務機構的職業形象,至少應當保證基本的辦公條件。省級財政部門在審批時要認真關注小型會計師事務所擬辦公場所,嚴格把關,必要時進行現場檢查。

  (二)強化后續監管

  準入管理只是會計師事務所行政管理的第一道關口、第一個環節,設立后的后續監管更為重要,應當貫穿日常行政管理的全過程,切實避免重審批、輕監管現象的發生。

  后續監管的第一要務是跟蹤檢查小型會計師事務所是否持續符合設立條件。省級財政部門在開展事務所行政監管的各項工作中,都應當把小型會計師事務所持續符合設立條件的情況作為重要內容。依據現行有關規章制度等,事務所注冊資本、合伙人(股東)、主任會計師等事項發生重大變更的,需報財政部門備案。備案是后續監管的一種方式,但僅僅依賴備案遠遠不夠。從當前情況看,一是要全面分析、充分利用備案資料,二是要完善工作機制,廣開信息渠道,延伸管理觸角,利用多種有效手段掌握事務所發展動態,從而判斷其是否持續符合設立條件。要防止備案工作形式化,報來一堆材料,但缺乏分析、缺乏核實、缺乏利用,造成監管被動。比如少數事務所在報財政和報工商相關材料之間打擦邊球,搞“兩張皮”的問題,只要建立財政、工商協作機制,這類問題不難發現,一經發現就要嚴肅處理、杜絕再犯。再如少數事務所存在的“賣殼”、由非注冊會計師控制、合伙人(股東)掛名執業等違法違規問題,盡管監管起來有一定難度,但絕非束手無策、毫無辦法。譬如對掛名執業問題,掛名者多為財會人士,完全可以考慮通過會計人員管理信息系統加以排查核實,加之還有群眾舉報等其他渠道,只要真下功夫、下足功夫,完全可以有所作為。對經查實不符合設立條件的,要限期整改,限期整改后仍不滿足要求的,要及時收回執業許可。對于掛名執業的注冊會計師,要予以糾正,并向其所在單位進行通報。

  后續監管的重要抓手是扎實細致地做好年度報備工作。根據《會計師事務所審批和監督暫行辦法》,會計師事務所應當于每年5月31日之前向其所在的省級財政部門進行年度報備,報備材料包括事務所人員情況、經營管理情況和業務開展情況等。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年度報備已經成為事務所較為重視的一項常規工作,報備質量和效率逐年提高。與此同時,如何有效利用、深度利用年度報備成果必須引起省級財政部門重視。省級財政部門應當組織專人對事務所年度報備資料進行整理、核實、匯總、分析,形成專題分析報告。做好這一工作,一是可以全面了解掌握本地區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概況,二是可以科學總結提煉行業發展共性特征和普遍規律,三是可以及時研究解決一些帶苗頭性、傾向性的突出問題,對于提高注冊會計師行業行政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后續監管的根本突破是加大查處力度。當前行業行政監管的一大軟肋是退出機制落實不力、檢查處罰遠未到位。重點加強對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的監管,是國辦56號文件賦予省級財政部門的重要職責,應當創新機制制度,嚴格認真落實。會計管理機構要會同監督檢查機構和行業協會,深入研究小型會計師事務所檢查處罰聯動機制,提高檢查頻率、擴大檢查內容、豐富檢查手段、加大處罰力度,以鐵的決心、鐵的紀律、鐵的要求將少數職業道德缺失、執業質量低下、行業反映強烈的“害群之馬”堅決清理出去。處罰少數是為了保護多數,實現公平,規范行業發展,否則既損行業聲譽,又損監管權威,有百害而無一利。要爭取通過雷厲風行、堅持不懈的查處工作,讓違法違規會計師事務所退出市場成為常態。

  三、優化治理、做精做專,提升小所發展空間

  規范與發展是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的兩大主題。規范是為了發展,只有切實規范才能促進長遠發展。著眼規范,必須嚴格市場準入、強化后續監管;著眼發展,必須優化內部治理、突出服務特色。

  (一)樹立長遠眼光抓好內部治理

  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特別是合伙人(股東),一定要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意識和長遠眼光,切忌妄自菲薄、目光短淺。小型會計師事務所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也是一個動態變化的概念。今天的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經過努力,完全可以成中型所甚至大型所。大中型會計師事務所不是天然形成的,都是從小型會計師事務所起步,一步一個腳印創業、奮斗、發展起來的。因此,一定要樹立長遠眼光,否則就會沉湎于短期行為,自毀前程。特別是一些規模偏大、收入超過500萬元甚至接近1000萬元的小型會計師事務所,正處于二次創業、突破提升的關鍵時期,更要堅定信心、迎難而上,以內部治理的優化帶動事務所的跨越式發展。

  相對大中型會計師事務所,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優化內部治理應當著重抓好以下兩個方面工作。

  一是健全管理制度。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型會計師事務所雖小,管理為先。在某種程度上說,正是因為規模小、收入少,所以抗風險能力更弱,更需要苦練內功、加強管理,以管理求發展、向管理要效益。要在事務所章程和合伙人(股東)協議的約定下,不斷完善人事、財務、業務、技術、標準、質量控制等多方面的管理制度,切實做到凡是有人負責、凡事有人監督、凡事可以考核評價、凡事可以落實責任。一般而言,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具有管理半徑小、管理層級少、管理效率高的特點,因此,管理制度未必繁瑣復雜,但一定要簡潔高效,同時必須嚴格執行。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實行一體化管理更有條件、更易實現,應當堅定不移地推進一體化管理,堅決避免在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內部還出現山頭林立、分灶吃飯。

  二是培養人才團隊。現在存在一種認識誤區,認為小型會計師事務所不需要優秀人才,也留不住優秀人才,因此在隊伍建設上偏安一隅、勉力維持,這是不正確的。人才流動在任何行業都是正常現象,但加大人才投入、保持人才團隊相對穩定是必然要求,也是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必須處理好的基礎性問題。在此過程中,良好的合伙文化、以人為本的管理制度和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是關鍵。研究發現,不少年輕有為的注冊會計師心甘情愿在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正是看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的人文環境和上升空間。因此,小型會計師事務所要積極創造條件,努力建設年輕化、知識化人才團隊,并不斷增強向心力和凝聚力,團結帶領人才團隊開創事務所的美好未來。

  (二)把握市場定位,打造特色精品

  大中型會計師事務所通過多元化做大做強,小型會計師事務所通過專門化做精做專,這是國際國內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實踐經驗和發展趨勢。小型會計師事務所資源有限,必須收攏五指、捏緊拳頭,“術業有專攻”、服務有特色,才能凸顯優勢、打動客戶、贏得市場。

  首先要擺正位置、明確定位。從注冊會計師行業合理布局的角度看,大中型會計師事務所必然面向高中端市場、服務大中型客戶,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必然面向中低端市場、服務中小型客戶,這是市場經濟的“游戲規則”使然,是不以事務所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譬如,世界五百強企業絕大多數選擇大型國際會計公司提供服務,就是這個道理。強強攜手、相得益彰,這是市場經濟參與者的理性選擇,我們應當尊重這一選擇。小型會計師事務所應當保持務實、平和的心態,確定與自身條件相適應、相協調的市場定位,既不悲觀失落,也不好高騖遠。

  其次要重點突破、創建品牌。印度未必是科技強國,但軟件業服務大放異彩;巴西未必是體育強國,但桑巴足球魅力非凡。這些看似不相關聯的現象揭示出一個共同的道理:鞏固已有基礎,堅持特色發展,放大品牌效應,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定能夠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譬如,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從事審計業務未必有優勢,但代理記賬卻游刃有余;又如,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從事集團化業務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承接中小企業專項咨詢服務卻得心應手;再如,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從事國際化業務未必現實,但承接基層單位和郊區、農村業務卻可提供近距離甚至零距離服務;再如,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從事企業服務有所挑戰,但承接一般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審計相關服務應能勝任;再如,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獨立承擔某項業務可能較為困難,但作為參與者依法分包某一部分業務卻能完成得十分出色。船小好調頭,大有大的難處,小有小的優勢,關鍵要厘清定位、發揮優勢、鞏固優勢,把優勢轉化為生產力。北京大學的綜合實力高于中戲和北影,但中戲和北影的相關專業遠勝于北京大學。做精做專,做出響亮品牌,同樣可以開拓一片屬于自己的廣闊天地。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的發展亦然。

  讓我們共同努力,把《小所辦法》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一手抓小型會計師事務所規范管理,一手助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特色發展,推動我國廣大小型會計師事務所不斷邁上新臺階,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日期:2010-8-3 17:14:52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