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圖書館>>法治動態>>學術動態>>“全球化背景下法治的價值”學術研討會舉辦
//cciia.org.cn 2017-1-12 13:56:22 來源:法制日報——法制網
此次研討會由六個法學院共同發起,旨在建立3+3法學交流機制,為內地與香港法律學術和法律教育界提供穩定的合作平臺。根據六方商議,第一屆研討會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主辦,由中國人民大學普通法中心承辦,下一屆兩地六院研討會將在香港舉行。
本次研討會共分為六個部分,包括“主旨演講”單元、“法治的價值”單元、“法治與司法”單元、“院長對話:法治與法學院的功能”單元、“法治與人權”單元、“法治的挑戰與展望”單元。
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利明教授在主旨演講中肯定了“全球化背景下法治的價值”的重要性,他將法治價值概括為“規范公權,保障私權”。要建立法治國家、法治社會,就必須對公權力進行有效的約束,使公權力運行受約束守邊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到的“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實際上概括了法治的重要價值,即規范公權。而私權界定清楚,保護充分,為公權的行使邊界劃出了一個明確的范圍,可以起到有效地規范公權的作用。通過編纂民法典強化對產權的保護也可以有效遏制政府權力的膨脹和有效規范政府權力的行使。民法典作為一個全面地系統的確認和保護公民私權的法典,在今天具有更加重要的歷史使命和重要責任,這就是規范公權的責任、規范公權的使命。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朱景文教授談到,把全球化理解為所謂去國家化,不考慮全球各個主權國家的利益,把一部分的國家利益凌駕于其他國家的基礎上,或者是把法治理解為只有普遍性沒有特殊性,在理論上是片面的,在實踐上也是行不通的。在世界范圍內,發生的英國脫歐和美國總統競選恰恰說明了全球化的一面。他從法治的角度談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問題,并且論述了規則之治是法治最普遍的含義、法律的公平實施、良法之治以及法治執法辨析等內容。
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院助理院長賀欣教授提出規范地方政府的行為才能幫助國家實現民族發展,他強調法治使得社會變得愈加有序規范,依法治國可以幫助我們穩定社會和開明政策,法治在增強民眾對政府的認同性方面具有突出作用。
北京大學法學院張騏教授認為法治有其歷史的維度,因而中國和西方的法治追求的歷史路徑既有不同,也有普遍性。他談法治是規則之治,法治與人治相對,法治是眾人之治。他強調了司法獨立的重要性,只有審判獨立,才能使法治有牙有腿。有腿能行,有牙才可捍衛規則。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余履雪副教授作為中國法學教育的新生代,她指出了中國和西方的知識分子所面臨的環境差異。她強調中國的知識分子要講良心,要推動正義發展。在自由討論環節,與會嘉賓們針對法治的價值展開了深刻激烈的討論。
日期:2017-1-12 13:56:22 | 關閉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