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公布季度、半年度、全年主要檢察辦案數據將成常態
——最高檢案管辦主任董桂文就2019年全國檢察機關主要辦案數據答記者問
2020年6月2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了2019年檢察機關主要辦案數據。這是最高人民檢察院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堅持權責透明,推動用權公開,完善黨務、政務、司法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的重要體現,更是深化兩會宣傳、進一步解讀最高檢工作報告內容的重要舉措。針對全年檢察機關主要辦案數據情況,最高人民檢察院案件管理辦公室主任董桂文回答了記者提問。
記者:去年10月以來,最高人民檢察院相繼公布了2019年前三季度和2020年第一季度的全國檢察機關主要辦案數據,這次又公布了2019年全年的數據,是出于什么考慮?
董桂文:去年10月,最高檢首次按季度公開發布了主要檢察辦案數據,今年4月,最高檢又發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的主要檢察辦案數據,社會各界普遍給予積極響應,紛紛給檢察機關的大膽創新、敢于以公開促公正的做法點贊,新聞媒體作了廣泛報道,這是對我們的激勵,也是鞭策。今后,最高檢對外公布季度、半年度、全年主要檢察辦案數據將成為常態。5月25日,張軍檢察長向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三次會議作了工作報告,這次報告內容豐富、數據翔實,本身就是對全國檢察業務數據的最權威發布,我們這里公布的2019年全年主要檢察業務數據與張軍檢察長報告中提到的數據總體上是一致的,同時在具體項目、分類上比報告中的數據更具體、更細化。這是因為工作報告的篇幅有限,只能結合報告內容選取最能體現檢察工作的部分數據,而按季度公布數據是一種常態化的公布方式,目的是讓全社會對各個時期的檢察工作能有更為全面深入的了解,因此其每次公布的項目相對較為固定,在項目選取上也相對更加全面、更為細化。
記者:張軍檢察長在報告中講到了檢察機關服務大局的內容,其中也重點講了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情況。2019年是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第二年,從數據上看有什么新變化?黑惡犯罪主要集中在哪些罪名?
董桂文:2019年是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承前啟后轉段的關鍵年。全國檢察機關嚴格按照最高檢提出的“是黑惡犯罪一個不放過、不是黑惡犯罪一個不湊數”的要求,牢牢把握“深挖根治”目標,以更高政治站位、更遠戰略眼光推進專項斗爭持續深化,大量案件進入審查起訴階段。全年共起訴涉黑犯罪30547人、涉惡犯罪67689人,同比分別上升194.8%和33.2%,比較集中的罪名有: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共起訴24144人,同比上升196.4%;尋釁滋事罪,起訴涉黑惡犯罪21546人,同比上升51.1%;敲詐勒索罪,起訴涉黑惡犯罪9333人,同比上升68%,上述三罪合計占黑惡犯罪總人數的近六成。
另外,全國檢察機關始終把“破網打傘”放在頭等重要位置,批捕黑惡勢力保護傘790人,同比上升127%;起訴1385人,同比上升295.7%。
記者:2019年在服務保障三大攻堅戰方面,檢察機關有哪些新成效?
董桂文:精準服務打好三大攻堅戰是檢察機關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重要任務。一年來,全國檢察機關圍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積極投入重大社會穩定風險防范化解專項行動,重點懲治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犯罪,全力為金融安全護航。全年對危害金融安全類犯罪批捕29405人,起訴40178人,同比分別上升30.8%、25.3%;對涉“套路貸”“校園貸”“以非法手段催收民間借貸”犯罪批捕7507人,起訴9178人,同比分別下降33.3%、上升24.5%。圍繞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堅決懲治扶貧領域腐敗犯罪,全力為脫貧攻堅助力。全年對涉及扶貧資金和其他影響扶貧工作犯罪批準逮捕2839人,起訴6225人,同比分別上升170.1%、171.7%。圍繞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充分發揮“四大檢察”尤其是刑事檢察、公益訴訟檢察職能作用,全力為美麗中國添彩。對破壞環境資源保護類犯罪批捕19462人,起訴50800人,同比分別上升28.9%、20.4%,其中對涉及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的犯罪批捕4074人,起訴8099人,同比分別下降9.9%、上升25.4%;立案辦理生態環境領域的公益訴訟案件69236件,同比上升16.7%。
記者:在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方面,檢察機關有哪些辦案數據能夠體現?
董桂文: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調整、完善區域經濟布局的重大戰略部署。2019年,最高檢與長江經濟帶11省市檢察機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經濟帶發展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多措并舉,精準發力。最高檢統籌研究出臺《關于辦理長江流域生態環境資源案件加強協作配合的意見》,推動建立“上管一段”等流域治理檢察機制,有效提高了長江生態環境的司法保護水平。11省市檢察機關建立了多個跨省域、地域檢察機關協作工作機制,加強執法司法合作,加大具體案件辦理力度,共批捕破壞環境資源類犯罪7088人,同比上升43.1%,占同期全國該類犯罪批捕數的36.4%,較2018年高3.6個百分點;起訴22300人,同比上升20.2%,占同期全國該類犯罪起訴數的43.9%,與2018年基本持平。
記者:在平等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方面,檢察機關有哪些新作為?
董桂文:保護民營經濟事關就業保障、經濟增長、社會穩定,檢察機關高度重視,充分發揮刑事、民事、行政檢察的職能作用,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全年共起訴影響非公經濟發展案件22327人,同比上升48.7%。其中,排在前5位的罪名是: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3653人,同比上升354.9%,占16.2%;尋釁滋事罪1895人,同比上升47.7%,占8.4%;盜竊罪1671人,同比下降8.1%,占7.4%;詐騙罪1319人,同比上升10%,占5.9%;敲詐勒索罪1191人,同比上升99.5%,占5.3%。同時以更大的力度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全年不批捕非國有公司企業人員14358人,不捕率29.4%,較總體刑事犯罪不捕率高7個百分點;不起訴13025人,不起訴率15.9%,較總體刑事犯罪不起訴率高6.4個百分點。
同期,對影響非公經濟發展的民事生效裁判提出抗訴323件,同比上升130.7%;提出再審檢察建議482件,同比上升246.8%;對民事審判、執行活動監督提出檢察建議708件,同比上升25.8%。對影響非公經濟發展的行政生效裁判提出抗訴4件;對行政審判、執行活動監督提出檢察建議140件,同比上升133.3%。
記者:在服務和保障民生方面,有哪些檢察辦案數據可以與我們分享?
董桂文:服務和保障民生是檢察機關的神圣職責,更是檢察機關守初心、擔使命的應有之義。全國檢察機關緊盯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用一個個具體案件、一件件檢察實事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嚴懲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等嚴重暴力犯罪,全年共批捕55635人,起訴60654人,同比分別上升3.2%、1.6%;堅決打擊盜竊、詐騙、敲詐勒索等常見侵財犯罪,共批捕323236人,起訴393587人,同比分別上升9%、5.1%;堅決懲治“黃賭毒”犯罪,共批捕189842人,起訴239136人,同比分別上升3.4%、7.1%;全力守護“舌尖上的安全”,對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等犯罪批捕4979人,起訴11184人,同比分別上升7.6%、下降9.5%,同時通過公益訴訟檢察,督促查處、回收假冒偽劣食品55.9萬公斤,假藥和走私藥品2.9萬公斤;用心看護“祖國的花朵”,一以貫之督促落實“一號檢察建議”,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犯罪批捕47563人,起訴62948人,同比分別上升18.9%、24.1%,對校園欺凌暴力犯罪批捕1684人,起訴2948人,同比分別下降39.5%、35.8%,等等。這方面的數據有很多,我這里就不再一一列舉。
記者:2019年是全國檢察機關部署開展“捕訴一體”辦案機制改革后的第一年,從數據上能看出哪些變化?
董桂文:2018年12月,最高檢內設機構改革方案經中央批準,“捕訴一體”辦案模式正式實施,并由最高檢開始向全國檢察機關推行。全國檢察機關積極適應新型辦案機制和運行模式要求,優化司法資源配置,推動刑事檢察辦案質效穩步提升:比如剛才提到的不捕率、不訴率雙雙上升,分別比上一年增加0.3個百分點、1.8個百分點,說明檢察機關更加注重發揮對刑事犯罪的過濾作用;再比如檢察官主動作為,提前介入引導偵查意識進一步增強,2019年,審查逮捕、審查起訴共提前介入39861件次,同比上升44.8%,占同期受理審查逮捕、審查起訴件數的1.6%,同比增加0.4個百分點,并且主動介入占比增加,審查逮捕、審查起訴階段共主動介入10528件次,同比上升61.7%,占提前介入總數的26.4%,同比增加2.8個百分點;又比如更加注重發揮審查逮捕階段的作用,2019年,檢察機關在批準逮捕時提出偵查取證意見282463人,同比上升67%,占逮捕人數的26%,同比增加9.9個百分點,這一數據上升的重要意義在于后續審查起訴階段退回補充偵查案件量減少,2019年全國檢察機關共退回補充偵查466923件次,同比下降2.8%,占需辦理案件的28%,同比減少3.3個百分點;還比如審查起訴辦案效率進一步提升,辦案周期縮短,2019年需要辦理的審查起訴案件共2521741人,同期審結2177184人,同比上升9.1%,審結率為86.3%,同比增加0.5個百分點,以山東為例,2019年山東省檢察機關平均審查起訴周期約32天,同比縮短7天。
記者:網絡被騙的事例經常見諸報端,關于這方面的情況,辦案數據有沒有體現?
董桂文:隨著網絡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和廣泛應用,電信網絡在為人們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和高效的同時,也成為不法分子實施犯罪行為的重要平臺和工具。從這么幾組辦案數據上也能夠反映出來:一是2019年共批捕利用電信網絡手段實施的犯罪83164人,起訴94852人,同比分別上升35%、28.9%。二是從具體罪名看,我們都知道詐騙罪中利用電信網絡手段實施的比較多,2019年以詐騙罪起訴119383人,同比上升30.9%,這遠高于總體刑事犯罪的上升幅度。并且,這些年起訴詐騙罪持續上升,由2015年的4.9萬余人上升到了2019年的近12萬人。與此同時,常見的線下作案的盜竊罪總體持續下降,起訴數由近年來的最高點2017年30萬余人下降到2019年24萬余人。三是非法侵入、非法控制、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以及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工具、拒不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等犯罪上升幅度也較大,2019年共批捕2294人,起訴2476人,同比分別上升91.2%、25%。
記者:去年以來,民事檢察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請問民事檢察工作中有什么突出亮點,能否給我們介紹一下?
董桂文:張軍檢察長在這次報告中提到,努力做強民事檢察。一年來,檢察機關辦理的民事監督案件一直在高位運行,無論是受理對民事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監督,還是受理對民事審判活動、執行活動監督的案件量均同比上升,這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加大了對虛假訴訟的整治力度。去年6月,最高檢專門部署了虛假訴訟領域深層次違法行為監督專項活動,全年對民事生效裁判、調解書監督提出抗訴,以及對民事審判、執行活動監督提出檢察建議當中,共涉及虛假訴訟3300件,同比上升122.5%,并呈現了逐季度上升的趨勢,四個季度的數量依次為217件、684件、1090件、1309件。其中,對民事生效裁判、調解書提出抗訴案件中涉及虛假訴訟1775件,同比上升172.1%;對民事審判活動提出檢察建議中涉及虛假訴訟875件,同比上升140.4%;對民事執行活動監督提出檢察建議中涉及虛假訴訟650件,同比上升39.2%。
記者:我們知道,最高檢內設機構改革后,行政檢察從原來的民行檢察中單列出來,行政檢察方面有哪些突出亮點給我們分享?
董桂文:張軍檢察長在這次報告中提到,努力做實行政檢察。全國檢察機關努力在“實”字上下功夫。一方面體現在辦案質量上,比如對行政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提出抗訴156件,同比上升33.3%,法院同期審結101件,再審后改判、調解、發回重審、和解撤訴45件,占審結數的44.6%,同比增加10.3個百分點;提出再審檢察建議83件,同比下降7.8%,但法院已裁定再審39件,占提出數的47%,同比增加21.4個百分點;再比如對行政執行活動監督提出檢察建議13113件,同比上升110.2%,法院同期采納12463件,占提出建議數的95%,同比增加5.9個百分點。另一方面體現在努力實現案結事了政和上,全年息訴案件1545件,同比上升81.1%。其中,對生效裁判不支持監督申請息訴851件;審判活動監督中息訴90件;執行活動監督中息訴589件;其他息訴15件。去年10月,最高檢開展了“加強行政監督 促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專項活動,通過抗訴、促進和解、督促糾正違法、給予司法救助等方式,化解行政爭議221件。
記者:公益訴訟已成為檢察工作的新名片,這方面的辦案數據如何,可以給我們介紹一下嗎?
董桂文:張軍檢察長在這次報告中提到,努力做好公益訴訟檢察。一年來,全國檢察機關牢記檢察官是公共利益代表的神圣職責,深化雙贏多贏共贏理念,堅持把訴前實現維護公益目的作為最佳司法狀態,積極拓展公益新領域。全年共受理公益訴訟案件線索141725件,同比上升3.4%。立案126912件,同比上升12.1%,占受理數的89.6%,其中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69236件,占54.6%;食品藥品安全領域35778件,占28.2%;國有財產保護領域12336件,占9.7%;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領域1564件,占1.2%;英雄烈士名譽榮譽保護領域48件,占0.04%;其他領域7950件,占6.3%。開展訴前程序107989件,同比上升4.9%,訴前程序發出檢察建議103076件,同比上升1.8%,通過訴前程序,督促行政機關糾正違法或履行職責90239件,占發出訴前檢察建議數的87.5%。
(本報北京6月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