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網北京2月8日電(見習記者高景宣)2月8日,最高檢舉行“依法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 服務保障創新型國家建設”新聞發布會,通報檢察機關推動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情況,發布第二十六批指導性案例。最高檢檢委會委員、第四檢察廳廳長、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主任鄭新儉就指導性案例的特點進行了解讀。
“這次發布的指導性案例全面涵蓋了當前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主要類型。”鄭新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5個案例均為刑事案件,從罪名上看,包括假冒注冊商標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侵犯著作權罪、侵犯商業秘密罪,均為當前的常見罪名;從犯罪手段上看,既包括傳統的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又包括網絡環境下的新類型犯罪。
記者注意到,從案件類型上看,有4個提起公訴的案例,1個監督公安機關撤案的案例。“這不僅反映了檢察機關的批捕、起訴、立案監督等刑事檢察職能,也反映了制發檢察建議促進民事公益訴訟等檢察職能在知識產權保護中的綜合運用;不僅反映了檢察機關依法嚴格追訴犯罪的作用,也反映了檢察機關恪守客觀公正、防止對知識產權民事糾紛不當啟動刑事追訴的監督職責。”鄭新儉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