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iia.org.cn 2023-12-29 12:22:25 法治日報-法治網
近日,中央企業和地方國資國企社會責任系列藍皮書集中發布活動在京舉行,活動以“扛起社會責任新使命,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為主題,全面展示國資國企履責豐富實踐和積極成效,推動中央企業和地方國資國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以高標準履責助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本次活動集中發布并解讀了《中央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2023)》(以下簡稱《藍皮書》)《中央企業海外社會責任藍皮書(2023)》等系列履責成果。
系統分析總結反映新進展
近年來,中央企業和地方國資國企緊緊圍繞貫徹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把履行好社會責任內化于意識、外化于行動、細化于經營管理各環節,充分體現了國資國企在經濟運行中的帶動作用、在服務民生中的兜底作用、在共同富裕中的示范作用、在應急救援中的先鋒作用、在科技創新中的支撐作用以及在綠色發展中的引領作用。
據了解,《藍皮書》重點對中央企業2022年度的責任實踐、責任管理、責任報告、責任指數和責任案例等方面進行了系統分析與總結,反映了中央企業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增強優質供給、堅持創新驅動、踐行綠色發展、推進鄉村振興、全力搶險救援、服務民生事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以及加強海外履責等9個方面的新進展。特別是在穩定國民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深入推進國企改革、協同優化資源配置、穩妥推進風險防控,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助推國民經濟平穩有序運行、持續回升向好。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社會責任局副局長汪洋在解讀《藍皮書》時表示:“中央企業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助推國民經濟平穩有序運行、持續回升向好。2022年,中央企業整體經營狀況延續增長態勢,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9.4萬億元,同比增長8.3%;利潤總額是2.55萬億元,同比增長5.5%;凈利潤1.9萬億元,同比增長5%。”
科技創新驅動力增強
值得注意的是,國資國企持續強化創新導向,聚力攻關核心技術,創新優化產業布局,涌現了一大批尖端創新成果,提升科技創新引領力和全球競爭力。
汪洋表示,中央企業把科技創新作為“頭號工程”,完成了一系列具有標志性、引領性的創新成果,助力科技強國建設。2022年,中央企業研發投入首次突破1萬億元,同比增長9.8%,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超過3%,科技創新驅動力進一步增強。
“高水平履行社會責任是提升國企核心競爭力的客觀要求。我們堅持以大項目建設帶動科技創新和產業裝備升級,發揮央企創造大項目、建設大項目的綜合優勢,規劃大型現代化礦井群、大型清潔能源基地、大型現代煤化工綜合示范基地等23個重大項目和189個大項目。”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另外,在踐行綠色發展,服務“雙碳”目標實現方面。積極布局新能源產業,創新開發綠色低碳新產品,著力建設綠色循環產業體系,探索延伸零碳產業,努力實現從源頭到終端減碳。
“中央企業積極布局新能源產業,創新開發綠色低碳新產品,著力建設綠色循環產業體系,探索延伸零碳產業,努力實現從源頭到終端減碳。2022年,中央企業萬元產值綜合能耗比‘十三五’末期下降6.09%,達到十四五規劃目標進度;萬元產值二氧化碳排放比‘十三五’末期下降11.5%,超過十四五規劃目標進度。”汪洋說。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們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積極在推進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彰顯社會價值。比如,加快構建綠色標準體系,成立綠色低碳研究中心,發布公路、水運、機場建設期碳排放測算等7項標準,填補了行業空白。”
不斷優化社會責任管理
“在積極開展社會責任實踐的同時,中央企業不斷優化社會責任管理。”汪洋在活動上表示。
汪洋說,從責任組織看,中央企業持續構建完善社會責任組織體系,制定社會責任規劃,豐富和完善各項制度。超九成中央企業推進下屬企業建立社會責任組織體系,超四成中央企業已經制定社會責任專項制度。
從責任融合看,中央企業科學識別和管理責任議題,優化責任流程,注重將社會責任理念、要求融入企業運營全流程和日常管理。超六成中央企業推進社會責任工作績效考核,超九成中央企業組織或參與社會責任培訓。
從責任溝通看,中央企業積極發布社會責任報告,通過邀請相關方參加企業社會責任會議、實地走訪等形式與利益相關方加強溝通交流,增強企業運營透明度和各方認同度。
“總的來看,中央企業在責任實踐、責任管理、責任溝通方面積極作為、創新探索,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取得了較大成績。”汪洋強調。
汪洋同時強調,我們也要看到,一些中央企業在將社會責任理念全面融入企業戰略、重大決策、經營管理和文化建設方面,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在策劃打造具有企業特色的社會責任品牌項目、品牌活動方面的能力仍有待提升;在參與社會責任相關領域理論研究、標準規則制定、指標體系構建等基礎性工作方面,仍有待發揮更大作用。
日期:2023-12-29 12:22:25 | 關閉 |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