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iia.org.cn 2020-9-1 14:47:29 法治日報——法制網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丁國鋒
為什么不建議在股權轉讓中簽訂“陰陽合同”?公司可否不按實繳出資比例分紅?關聯交易一律禁止嗎?小股東可以起訴請求解散公司嗎?
……
在一本由法院新編的《中小微企業法律風險提示百問百答》宣傳冊中,上述可能連法律人都不容易準確回答的100個問題被匯編在一起,放置在了南京中院日前舉辦的“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司法保護”座談會的席位上,很快吸引了不少參會企業家的目光。
作為南京市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法治板塊”的牽頭單位,南京中院自2018年起就打出一系列“組合拳”,將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的相關政策先后細化為144項司法舉措,持續釋放著“司法紅利”,貼心為南京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司法服務。
堅持以公平正義感受為評價標準
座談會期間,南京中院專門邀請15名省、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業家代表以及來自市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市工商聯領導等參觀了法院訴訟服務中心,詳細了解了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聽取了全市法院優化營商環境第二批典型案例介紹,并就即將出臺的進一步強化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司法保護的十條措施,征求了參會代表的意見建議。
“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必須堅持以企業和企業家對公平正義的感受作為評價標準。”南京中院黨組書記、院長孫道林在座談會上向企業家介紹,通過引導干警牢固樹立謙抑、審慎、善意、文明、規范辦案理念,把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助力實體經濟發展作為司法理念和裁判導向,不僅要公正高效辦理案件、盡可能化解矛盾糾紛、促進企業發展,更要堅決杜絕機械司法、就案辦案,堅決避免一個判決毀掉一個企業。
據介紹,南京中院黨組將構建法治化營商環境作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各基層法院也成立相應領導機構,推動各項工作落實見效。其中,為了加快形成“保護中小投資者”新模式,專門圍繞突出權益保障、突出主動服務,推出一系列管用的實招。
“除了妥善處理民營企業家涉刑案件,避免企業失治失控,還專門針對民營企業普遍關注的財產保全問題,先后圍繞審慎保全出臺15項舉措,圍繞理順內部工作機制出臺16項舉措,將財產保全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降到最低。”孫道林介紹,疫情期間密集出臺十余項規范性文件,從商事合同、金融、破產等多個領域采取有力舉措,促進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
據了解,南京中院還圍繞知識產權保護,出臺促進全市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提升的10項舉措,在中國(南京)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國(南京)軟件谷設立巡回審判點,形成“一個中心、四翼環繞”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區域全覆蓋格局。
“我們還圍繞套路貸、勞動爭議、商事合同、公司糾紛等編發普法宣傳材料,并通過發布典型案例,幫助企業家進一步理解如何防控法律風險。”南京中院副院長衡陽介紹,不就案辦案,而是通過以案說法延伸司法觸角,更多發揮司法資源助力企業依法經營的獨特作用。
旗幟鮮明態度堅決地保護產權
記者了解到,南京全市法院2019年受理案件突破了30萬件,辦結了26.7萬件,均創歷史新高。而其中自去年以來審結的涉產權案件達59566件,平均審理天數95天,遠低于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機構公布的120天,南京法院辦理“執行合同”評價指標位居全國第三。
通過大力推進非訴訟糾紛化解機制,2019年以來南京全市法院新收民事一審訴前調解案件數58245件,調解成功29216件。還累計受理涉企執行案件17911件,執結14722件,實際執行到位金額41.8億元,涉產權執行案件的終本率、執行完畢率關鍵指標等質效位居全省前列。
“受疫情影響,我們商業體內的商家有幾百份合同履行受到了沖擊,經過各方面努力協調,目前僅有一兩家形成了法律糾紛。”參加座談會的南京市人大代表、南京新城市商業置業公司董事長朱獻國介紹。“疫情之后企業的上下游客戶、供應商以及企業用工等都出現了問題,銀行幫助融資和降息,法院防止和化解企業糾紛,都對企業幫助很大。”江蘇省人大代表、南博云媒(江蘇)大數據信息科技公司總經理郭曉松發言說。
“司法公正是企業生存的底線,法治建設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是國家和企業良性運轉的最有效保障。”南京市政協常委、南京巨鯊顯示科技公司董事長王衛對南京法院訴前人性化化解涉企業矛盾糾紛表達了贊許。“真心為南京營商環境出真招、現實招,很多舉措都是真心為民營企業優化營商環境,十分感動。”南京市政協委員、南京金鑫投資集團董事長張習保說。
“全面、依法、平等保護產權各項措施,對穩定投資者心理預期,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創新活力,應對各種挑戰,保持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南京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工商聯黨組書記丁銘講話中點評說,南京法院即將發布的典型案例和十條措施,旗幟鮮明、態度堅決地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可以讓企業家安心創業、放心投資、安心經營。
“要防止利用訴訟途徑進行惡意競爭、打擊商業對手、影響投融資活動。”丁銘建議,對涉及上市或者重大融資活動的企業發起訴訟的案件,要盡可能優先審理、謹慎處理、快速判決,給社會更加明確的司法結論,穩定企業發展預期。
做到每一個案件都是一個營商環境
去年6月,南京市棲霞區法院受理了南京天加熱能技術公司和南通華榮建設公司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一案,審理中原告天加公司向法院申請先予執行。“很少有建設工程中的當事人申請先予執行的。”承辦法官丁旦經過了解,得知案涉工程是2018年南京市重大續建項目,計劃在起訴當月就竣工投產了,但截至起訴之日工程仍未完工。而原告在起訴前已發出律師函解除施工合同,但被告卻占據施工現場不肯撤離。
承辦法官立即將該案情況向院庭長報告,并制定了一邊加快推進工地恢復建設、一邊制作先予執行裁定書并擬定強制執行等兩套預案,后經過溝通調解達成了工地腳手架、鋼筋、活動板房等承繼與折價使用的調解協議,兩個多月后原告申請的事項全部處理完畢,剩余工程也順利另行發包給其他公司,目前該建設工程已經竣工驗收,即將投產。
“基層法院爭取案結事了、市中院力爭一錘定音,做到每一個案件都是一個營商環境!”孫道林介紹,南京法院將在商事審判、破產審判中進一步強化專業化水平,在商事審判領域組建靈活、專門化的審判團隊提升審判質效,同時用好南京法院在破產審理中形成的繁簡分流機制、協調聯動機制、涉稅聯席會議機制、破產重整和破產清算機制等,為市場快速出清、化解金融風險、服務經濟轉型作出積極貢獻。
據了解,南京法院近三年來審結破產案件1655件,累計清理國有“僵尸企業”213家,化解企業債務近300億元、安置職工6000余人、盤活土地廠房面積320萬平方米。與此同時,南京中院積極拓展司法公開廣度和深度,被評為全國優秀直播法院,并在中國社科院發布的司法透明度指數報告中躍居全國第二,連續七年位居全省第一、進入全國前十。
“從當事人和代表委員、企業家反映的情況來看,還存在一些案件久拖不決、訴訟保全過于機械、少數執行案件不規矩不規范等短板和問題,將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和效果導向,對標找差、立行立改,切實把企業家反映集中的問題解決好,把企業家最迫切的需求滿足好,進一步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孫道林在和企業家交流座談中還表態說。
日期:2020-9-1 14:47:29 | 關閉 |
Copyright © 1999-2019 杭州法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備10202533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5020008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