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iia.org.cn 2021-2-9 11:10:07 人民法院報
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法院于近日審結一起行為人欲通過不正當手段購買征地社保引發的合同糾紛案件,并依法認定其行為破壞了社會公共秩序,違背了公序良俗,屬于無效合同,不受法律保護。
家住江津區的肖某與王某是親戚關系。王某一直想要購買征地社保,但因無征地指標,不符合購買征地社保的條件而無法購買。2017年2月,肖某找到王某,聲稱他有“人脈資源”,可以為其“操作”拿到征地指標購買社保,但要收取部分手續費。王某與家人反復商量后,向肖某支付了保險款6.6萬元。肖某爽快地向王某出具了收條,并承諾事情辦不成就全額退款。
但王某一等再等,征地社保卻一直沒有音信,催了又催都沒有結果,王某便要求肖某退款。2019年2月,肖某退還王某2萬元,其余4.6萬元一直未退。王某便將肖某告到了江津區法院,要求退還剩余款項。
法院審理認為,辦理征地社保應符合相應條件,依照合法的程序到相關主管機構辦理。本案中,雙方約定由肖某替王某辦理征地社保,其目的是想通過不正當途徑辦理社保。原被告的行為擾亂了社會公共秩序,也有違善良風俗,應認定王某和肖某之間的合同無效。故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肖某應返還王某支付的購買保險款項。該判決已于近日生效。
(閆洋)
■法官提醒■
公序良俗包括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兩個方面:公序,是指社會一般利益,包括國家利益、社會經濟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良俗,是指一般道德觀念或良好道德風尚,包括社會公德、商業道德和社會良好風尚。民法充分尊重民事主體的意思自治,民事主體可以根據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創設權利和義務內容。但與此同時,民法也強調民事活動應遵守公序良俗。
民法典進一步對公序良俗進行了確認和強調,第一百四十三條將不違背公序良俗作為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第一百五十三條更是明確規定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根據上述規定,如民事行為存在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益和社會道德秩序情形的,即使沒有相應的強制性法律規定,人民法院亦將直接依據公序良俗原則認定該行為無效。
本案中提及的征地社保也叫失地農民社保,是國家為了保障被依法征用土地后的農民老有所養而建立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其目的在于為被依法征地的農民提供長期可靠的基本生活保障,同時保證社會的穩定。行為人通過不正當手段購買征地社保的約定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違背公序良俗,且與征地社保的初衷相悖,故應當認定為無效。
日期:2021-2-9 11:10:07 | 關閉 |
Copyright © 1999-2019 杭州法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備10202533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5020008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