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79915
- 書名:私法的基礎:從個人主義走向合作主義
- 作者:熊丙萬
- 出版社:中國法制
- 出版時間:2018年12月
- 入庫時間:2019-1-22
- 定價:36
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觀察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私法學在借鑒兩大法系私法制度和私法學說同時,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支撐兩大法系私法的個人主義哲學認識論和方法論。近年來,個人主義認識論得到中國私法學者的系統闡述,并產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
本書對個人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特別是中國私法學者所闡述和接受的個人主義)作了全面、系統地研究,包括這一哲學認識論的歷史成因、核心命題和重大缺陷。本研究認為,個人主義過分側重強調對既有私權的靜態享有和安全保護,忽視了私有權利的動態生成機制,進而忽視了私人社會生活和私法的合作面向,即私人之間共同合作創造的過程。受此影響,個人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不僅無力對現有私法制度作出系統合理的解釋,而且很可能成為中國私法學在兩大法系傳統智慧之外構想更優替代方案的絆腳石。
本書認為,中國私法學有必要重拾私人社會生活的合作面向,在認識論上從個人主義走向合作主義。本書對哲學認識論和方法論意義上的合作主義作了初步闡述,對這一認識論在私法領域的解釋力和應用場景作了初步的樣本分析。
圖書目錄
1.法律概念的三個維度 / 001
2.私法背后的哲學觀念 / 005
3.私法與個人主義哲學 / 008
4.私法學的知識免疫力 / 012
5.法律人的制度想象力 / 016
6.從個人主義走向合作主義 / 018
1 私法學與哲學、經濟學之關系譜 025
1.1 一對孿生學科的哲學認識論 / 028
1.2 私法學的思想資源沖突 / 036
1.3 中國經濟學和私法學中的個人主義 / 042
1.3.1 個人主義與中國經濟學 / 045
1.3.2 個人主義與中國私法學 / 054
1.4 中國私法學的兩大難題 / 058
2 個人主義的私法學重述 075
2.1 個別(體)與一般(共同體) / 080
2.2 個人價值的主觀性和陌生性 / 086
2.3 國家立法的價值和政治中立性 / 088
2.4 個人的經濟理性 / 090
2.5 社會組織與合作的自發性 / 094
2.5.1 社會組織與合作的價值 / 094
2.5.2 社會合作的自發實現 / 098
2.5.3 社會合作的條件性自發實現 / 102
2.6 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發進化性 / 110
2.6.1 從微觀的社會個體到宏觀的社會整體 / 110
2.6.2 從價值的不可知性到知識的不可知性 / 111
2.6.3 從遺傳的本能反應到學習的習俗道德 / 114
2.6.4 無意造成的后果比有意追求的變化好 / 116
2.7 個人主義與私法的獨立領地 / 120
3 個人主義與整體主義之辯 125
3.1 人類的絕對知識幻想 / 127
3.2 知識的絕對性與相對性 / 132
3.2.1 “絕對知識”的歷史輪回 / 132
3.2.2 知識的條件性和相對性 / 142
3.3 個人主義的“絕對知識”偏見 / 149
3.3.1 我們真的是“無知”的嗎? / 151
3.3.2 我們真的缺乏共同主觀目的嗎? / 156
3.3.3 理性個體在多大程度上能自發合作? / 159
3.3.4 自發的結果真的比有意的變化好嗎? / 162
4 社會的自發進化與人為建構 165
4.1 知識的條件性與社會的建構屬性 / 167
4.2 資本主義社會的建構特征 / 170
4.2.1 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制度框架 / 170
4.2.2 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政府行動 / 173
4.2.3 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實踐 / 177
4.3 自發進化與理性建構:重讀斯密 / 181
4.3.1 “無形之手”的語境 / 182
4.3.2 “無形之手”的扭曲 / 186
4.4 自由競爭和自然選擇:重讀達爾文 / 189
4.4.1 達爾文到底說了什么? / 190
4.4.2 自然選擇與人工育種 / 193
5 從個人主義走向合作主義 197
5.1 社會的建構屬性與廣泛合作前景 / 199
5.1.1 非線性的歷史 / 199
5.1.2 私人合作與共贏 / 202
5.1.3 合作的多元性和開放性 / 205
5.2 社會共同合作之普遍實踐 / 206
5.2.1 婚姻家庭 / 206
5.2.2 企業與網絡平臺 / 209
5.2.3 合同 / 212
5.2.4 財產 / 213
5.2.5 損害賠償 / 215
5.2.6 私人合作的普遍性 / 217
5.3 合作主義視野下的私法學 / 219
5.3.1 個人主義障礙及其排除 / 219
5.3.2 從個人主義走向合作主義 / 224
6 自發社會合作的實現障礙 229
6.1 理性的個體與非理性的社會 / 231
6.2 共同體規模與自發合作之障礙 / 238
6.2.1 從“和尚取水”說起 / 238
6.2.2 共同體規模與自發合作之障礙 / 239
6.2.3 非自利社會偏好對自發合作的影響 / 244
6.3 自發合作障礙的系統性及治理方案 / 251
6.3.1 自發合作障礙與技術條件、法律制度 / 251
6.3.2 自發合作障礙的可能應對方案 / 254
6.3.3 諸項治理方案之比較選擇 / 265
6.4 政府的失靈及其治理 / 267
余論:合作主義與中國私法 275
后記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