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nian)全國律師資格(ge)考試 試卷三(答案)
試卷三答案(實體(ti)法)
一.選擇(6分(fen)) B C E
二.判斷(4分)
1 3 4 5 7 8 9 10
三、(本題14分)
1.F(1分)。李某的行為符合誣陷罪的構成要件(1分)。在本案中,李某冒領公款是為達到誣陷廉某采用的手段,不構成貪污罪(1分)。
2.A(1分)、F(1分)。符合誣陷罪(0.5分)貪污罪(0.5分)的構成要件并實施了教唆行為(0.5分)。
3.A(1分)、D(1分)、F(1分)。符合誣陷罪(0.5分)、貪污罪的構成要件同時實施了傳授犯罪方法(0.5分)和教唆的行為(0.5分)。
4.李(li)、劉、張三(san)人(ren)共(gong)同(tong)(tong)實(shi)施(shi)了誣陷廉某的行(xing)為,構成共(gong)同(tong)(tong)犯罪(zui)(zui)(1分)。劉、張二人(ren)共(gong)同(tong)(tong)教唆李(li)某(1分)。張又(you)具(ju)體實(shi)施(shi)了傳授犯罪(zui)(zui)方法(fa)(1分)。
四、(本題5分)
B 乙無代理的意思,也未以甲的名義(1分)。
C 乙無處分權而出賣他人之物(1分)。
F 乙因甲追認而有處分權,甲丙買賣遂有效(1分)。
G 合同之債只對當事人生效。甲不是合同當事人(1分)。
I 出賣行為已超(chao)出"管理事務"的范圍(1分)。
五、(本題20分)
1.(A)是(或構成)(0.5分)
(B)錢某的許可復制發行權(0.5分)和獲酬權(0.5分)。
2.(A)否(0.5分)
(B)錢某對所采集的民間藝術無著作權(0.5分)。
3.(A)否(0.5分)
(B)依誠實信用原則解釋意思表示,趙某獻辭無非表明"該劇系為阿芳而作"之義,而非轉移著作權(0.5分)。
4.(A)是(0.5分)
(B)孫某對其表演的許可錄音錄像權(0.5分)。
5.(A)是(0.5分)
(B)所播錄音錄像制品本身即屬侵權作品
6.(A)是(0.5分)
(B)趙某繼承人的發表權(0.5分)、許可權(0.5分)和獲酬權(0.5分)。
7.(A)是(0.5分)
(B)趙某繼承人的發表權(0.5分)、許可權(0.5分)和獲酬權(0.5分)。
8.(A)是(0.5分)。
(B)趙某的修改權(0.5分)和保護作品完整權(0.5分)。
9.(A)是(0.5分)
(B)趙某繼承人的發表權(0.5分)、許可權(0.5分)和獲酬權(0.5分)。
(加答"李某等表演者的現場直播許可權"者減0.5分,因為李某等人的表演本身即屬侵權行為,故無表演者權利可言)
10.(A)是(0.5分)
(B)趙某繼承人的發表權(0.5分)、許可權(0.5分)和獲酬權(0.5分)。
11.(A)是(0.5分)
(B)趙某繼承人的發表權(0.5分)、許可權(0.5分)和獲酬權(0.5分)。
12.(A)是(0.5分)
(B)趙某繼承(cheng)人的發表(biao)權(quan)(quan)(0.5分(fen))、許(xu)可(ke)權(quan)(quan)(0.5分(fen))和(he)(he)獲酬權(quan)(quan)(0.5分(fen));孫某繼承(cheng)人的轉(zhuan)播許(xu)可(ke)權(quan)(quan)(0.5分(fen))和(he)(he)獲酬權(quan)(quan)(0.5分(fen))。
評分要求:
1.本題共12組提問,每組中設A、B兩問,只答A問不答B問或B問答錯、漏答,本組不給分;
2.A問答錯或未答,B問答對,可得B問分。
六、(本題5分)
1.平某不構成犯罪。(1分)因天黑情急,難辯事態,平向自己腳下開槍示警,傷鐘屬意外。不負刑事責任(1分)。
2.構成故意殺(sha)人(鐘某)未遂(1分),過(guo)失殺(sha)人(平女(nv))(1分)。向(xiang)來人軀干(gan)開槍(1分)。
七、(本題8分)
1.無(1分。但僅答此點者,不得分,下同),因為,該房的風險,依約已移轉于乙(1分)。
2.應(0.5分)。賠甲(0.5分)。因為,甲是受益人(1分)。(甲投保時,該房尚未買賣,故受益人只能是甲。該房買賣時,甲未告知保險人,把受益人變更為乙)。
3.有(0.5分)。應負責任(0.5分)。甲應將房屋買賣之事告知保險人(1分)
4.應(ying)移轉于乙(1分(fen))。甲受保險賠償利(li)(li)益,乙失法(fa)律根(gen)據,屬不當(dang)得(de)利(li)(li)。故(gu)應(ying)將該利(li)(li)益返(fan)還(huan)于受害人(ren)乙(1分(fen))。
八、(本題4分)
陶某的行為構(gou)成犯罪公民通信自由罪(1分(fen)(fen))和(he)侮辱(ru)罪(1分(fen)(fen))。陶某長期(qi)、大量開(kai)拆他人信件(jian)(1分(fen)(fen))并當眾辱(ru)罵(ma)學生造成嚴重后果(1分(fen)(fen))。
九、(本題14分)
1.行賄罪(1分)、廠礦重大責任事故罪(1分)和包庇罪(1分)
2.故意殺人罪(1分)、窩藏罪(1分)(注:不要求答倒賣許可證和走私文物的犯罪)。
3.構成故意殺人罪(1分)。明知金某的故意并負責傳遞信息(1分)。
4.構成犯罪(1分)。故意殺人中止,因已著手實施犯罪,后又主動放棄(1分)。詐騙罪(1分)。因其隱瞞事實真相騙取財物(1分)。
5.不應追繳(jiao)(1分)。根據《刑法》第(di)5條(tiao)規定,宋在國外(wai)賭博不視為(wei)犯罪(2分)。
十、(本題5分)
1.乙和乙弟的行為不構成犯罪(1分)。乙和乙弟因欠款無法追回,取回服裝抵償,雖以暴力威脅,但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1分)。
2.應認定(ding)乙(yi)和乙(yi)弟(di)犯(fan)有搶劫罪(1分)。因乙(yi)仍要求甲付(fu)服裝款,即說明其(qi)現(xian)占有的(de)(de)服裝已不是歸已的(de)(de)(而屬他(ta)人即甲的(de)(de)),其(qi)行為符合搶劫罪的(de)(de)犯(fan)罪構成(2分)。
十一、(本題15分)
A 華美齋是中國公民,其遺產在中國境內(1分)。
D 繼承人放棄繼承,應以書面向其他繼承人表示(1分)。
E 莊未取得瓶之所有權;莊有過失(1分)。
G 瓶之所有權歸華沂、華汶共同享有(1分)。
I 華沂是遺產保管人(1分)。
J 杜已表示接受遺贈(1分)。
K 莊若君曾是該瓶占有人(1分)。
M 杜夢海是受害人(1分)。
P 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其條件違法,該行為即無效(1分)。
S (1)馮誤認付價為贈金,屬重大誤解行為,應準其撤銷變更(1分)。
(2)馮華之間買賣合同不成立(1分)。
U (1)馮贈瓶,汶未受。該贈與不成立(1分)。
(2)華汶詭稱贈金,實為付價,應認定為付價(1分)。
V 莊毀瓶,屬侵權行為,應負恢復原狀責任。故無權請求補償(1分)。
Y 應當給予適當補償(1分)。
Copyright ? 1999-2017 杭州法(fa)圖網絡科技有限(xian)公司 浙ICP備(bei)10202533號(hao)-1 浙公網安備(bei) 330
浙ICP備10202533號-1
浙公網安(an)備(bei) 33010502000828號